百年岁月峥嵘,百年初心如磐。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书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值此百年华诞,为加快铁路(义乌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的建设步伐,交旅集团上下在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同时,立足“三服务”,聚焦项目建设服务、主体工程、室内装饰工程、枢纽物业等重要“闯”点,打造“7+1”式战斗先锋队,采取“多管齐下,多面交叉,协同作战”的“多管、多面、一协同”作战模式,切实打通“党委-支部-一线”的管理脉络,充分发挥“支部”最强堡垒与“党员”先锋作用。让一批批党员先锋在枢纽工程建设中肩负重任,用坚定的信仰和奋斗的青春为中国共产党的百岁生日献礼。
上下客区墙柱面铝单板有条不紊地安装着,楼梯间花岗岩紧锣密鼓地运送着,不锈钢栏杆、电梯厅墙面砖瓷精细有序地铺贴着……枢纽室内装饰工程先锋队“精雕细琢”,追随红色足迹,回望百年党史,将革命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风雨无阻、坚毅前行,在建设征程上创造新的辉煌。
解决疑难问题 保证工程细致推进
枢纽室内装饰工程先锋队所在的内装单元是整个枢纽项目的扫尾单位。他们既要持续推进工作进度还要优化土建遗留项目,并厘清各衔接项目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满足实用功能的同时,也要保证原设计的整体效果完整地呈现落地。对比大刀阔斧的前期土建工作,内部装修就是锦上添花的“绣花针”的功夫。除了内部自身收口工作就是项目综合性进展,先锋队不仅需要做好本职内饰工作,更需要协调各方完善项目。他们召集各单位勘察现场,比对土建、装修、安装(水电暖通含消防)专业的图纸,相互协调、共同努力解决问题。
前往二楼转乘大厅时,先锋队队员王轶掏出一个小本子看了一路。“这是我的工作日志,这么长时间,早已形成了习惯,不管到哪,不管啥时候,都得揣在身上。”王轶认为老话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就是硬道理,他会时不时掏出随身携带的本子,记录下工作时遇到的困惑和关键数据。枢纽项目百日攻坚以来,工作日志已经记得满满当当了。可不管记着什么,工作日志都是王轶不断取得技艺突破创新的见证。
王轶所在的先锋队其他队员也模仿着他的工作方法,随时随地都在口袋里放上一本小本子,主动提高标准,自己“找茬”、互相“找茬”,记一笔,写一段,划一下......秉一念,磨一技,随着一场场火热的“学习战斗”接连打响,他们坚守着精益求精、创新谋进的理念,斗志昂扬,齐心协力完成着多项“作战”任务。
架起学习桥梁 构建和谐工程项目
6月中旬,下午两三点骄阳似火,枢纽工程工地上热浪滚滚。吊装看台的重型机械隆隆作响,巨型塔吊吊着建材在天空留下剪影,脚手架上工人们挥汗如雨,各个作业面都是一派繁忙的景象。一群人头戴白色安全头盔,身着长袖长裤,外套一件绿色施工安全马甲,穿梭在“钢筋水泥森林”中。
先锋队开展南京南站、上海虹桥站的实地考察,鉴于现场正处于抢工的关键阶段,考察时间非常有限,规划仅一天内完成往返三省、市的考察工作:义乌站——南京南站——上海虹桥站。到达南京南站后,正好赶上午饭时间,众人空着肚子便马不停蹄地开始了实地考察。总建筑面积超过40万平方米的站房,他们踏足所有区域,对南京南站各个角落的收边收口进行了全面的现场研判分析,并做好了详细的影像资料记录。在学习参观了南京南站先进的智慧管理系统后,先锋队对后续枢纽站房的管理有了新的思路——信息化管理在其自身系统的建立与框架基础上就有其科学性、及时性、系统性、联动性等各方面优势,借助现代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同时加大高新技术人才的引进,规划建立直接服务于运输生产的智慧运营管理信息系统,能更好地服务铁路运输、旅客,更好地解决各种突发应急状况。
南京南站的考察结束后,先锋队于当天下午抵达上海虹桥站,无暇顾及休整就继续开展考察。偌大的虹桥站,晌午的艳阳高照,先锋队从东广场绕到西广场整整两圈,在整个虹桥站房走了上百步,小到虹桥站水泵盖板的形式,大到虹桥站内部的空间分隔布局,他们围在一起对新颖的设施设备进行“采样”、探讨,细致地观察和记录着......
打通沟通环节 保障材料供应
为了不断提高内饰技术,工作之余,先锋队员们经常留在现场观摩施工老师傅的操作,揣摩瓷贴等工艺难点。即使是晚上的办公室里,他们也在查阅书籍资料,浏览专业网站......
保石材供应。内饰工作开展中由于石材产地供货紧张,致使材料供应出现滞后情况。为保枢纽工程进度更快、更好,先锋队派副队长张绍群直接到产地驻场,以枢纽规划、工程进展为前提,与当地政府部门及厂家多番沟通,得以解决石材间断式供应问题。生产厂家加班加点生产加工,后续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运输车辆利用晚上的时间运送材料,保障货源供应不断,“助跑”项目赶工。
保建筑金属原材料。自去年年底内装项目开工以来,建筑金属原材料出现价格上涨过快的现象,且材料供应商均要求必须支付现款交货,内饰项目的投入成本大量增加,即使如此还是经常遇到材料断货的情况,比如铝板及玻璃等材料。为了克服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和短缺的问题,先锋队再次出动进行“实地沟通”,与材料供应商面对面交流,分赴各个材料供应商了解具体材料生产情况,实时跟进材料生产日期,确保本项目的建筑金属原材料货源充足。
精神的力量总能穿越时空,历久弥新。工程先锋队员们坚守在第一线,全力保障工作的完成,在忙碌而充实的工作中奉献自己的力量,用实际行动践行“革命精神”。在铁路枢纽越来越广阔的舞台上,新的传奇故事也正在被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