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上午,G527至规划S214义乌市江东连接线工程(简称江东连接线)举行通车仪式,标志着项目较计划工期提前5个月正式投用。
义乌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喻新贵,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交通运输局、国资办、江东街道、国资运营公司、交旅集团主要负责人出席通车仪式。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喻新贵宣布江东连接线通车
交旅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陈希周主持仪式
交旅集团董事长骆根法介绍项目基本情况
参加今天通车仪式的还有交通局与江东街道干部职工代表,道路沿线村居干部群众代表及项目施工、监理、设计等单位代表。
工程概况
本项目采用一级公路标准建设,兼顾城市道路功能。项目起点位于G527宗泽路互通,对宗泽路互通进行适当衔接改造,路线平行于甬金高速向东延伸,穿越山岭接阳光大道,对阳光大道进行改造并设置互通立交,终点接规划S214省道稠廿立交。路线全长4.184KM,全线设置桥梁约24座(含匝道桥),互通立交2处,原互通改建1处。
☆ 交旅人扛旗争先的奋斗诗篇☆
为进一步完善城市路网体系,加快推进江东连接线工程建设,交旅集团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交通战略部署,汇聚建设、施工、设计、监理等各方力量,在项目一线深入推行“党建+基建”建设模式,成立临时党支部,高举“筑路先锋”旗帜,创设“红色专班”,闻令而动,攻坚克难,全力以赴打通义乌公路网内环闭合口“最后一公里”。
“红色专班”破难题、打通施工堵塞点
面对多项施工难题,党员带头引领技术骨干,连续奋战数个昼夜,找到解决办法。
江东连接线项目建设推进过程中,涉高压线施工、跨甬金高速施工和阳光大道互通与轻轨交叉施工等多项难点赌点问题,其中与轻轨交叉施工工作面冲突难题因涉及单位广、施工工艺复杂、各方工期相近等因素叠加,显得最为棘手。针对这些难题,江东连接线项目临时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成立“红色协调专班”。
项目主动与金华轨道集团、中铁上海局以及金华义乌两地各职能部门进行协调,历时三个月,前后召开协调会6次,经现场勘查并修改施工方案,最终达成多方统一意见,由最初轻轨先行施工再交替江东连接线工作面方案,改为轻轨、互通交叉递进“见缝插针”共同施工的方案。项目班组进场时间也顺利提前,抢出了两个月的宝贵施工时间,对“打通该堵点,抢抓工期”打下坚实的基础。
主题:红色专班的“奋斗史”
主角
红色协调专班
正文
在桥梁施工限界内,受高压线路安全风险管控影响,下穿施工审批手续较为繁琐。复杂的施工条件,挡不住江东连接线工程的建设速度,为确保施工有序开展,红色专班再次主动出击,与电力主管部门积极对接,加快施工审批流程实现高压线迁改挪移。同时,他们调整桩基施工方案,在保证项目不停工、不停产的前提下,采取下挖桩基作业面方法确保桥梁结构物与高压线路安全距离,赶在高压迁改前完成受影响区域的全部桩基施工,顺利将高压线安全挪移,未影响工程施工工期。
红色专班以前期协调成功经验为鉴,“趁热打铁”再次完成了跨甬金高速义乌东收费站协调和涉S310省道红线范围内迁改等多项施工难题,为保障项目顺利推进提供强大“红色保障”。
“红色专班”做服务,真情付出暖民心
面对群众需求,听取群众建议,党员扛起社会担当,奉献交旅力量。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江东连接线临时党支部成立“红色服务专班”,鼓励党员当好下沉一线“战斗员”、基层一线“服务员”。
主题:红色专班的“奋进史”
主角
红色服务专班
正文
红色专班发现江东连接线项目所在地大元村进出主干道路面坑洼,雨后多有积水,影响附近村民及过往群众出行,更有安全隐患。他们通过前往大元村开展出行情况实地走访调研,立足实际、群策群力,调动可用资源,将大元村长200米、宽8米的进出主干道合理翻修,仅用10天的时间便完成道路的铺垫、刮平、硬化,为大元村村民营造了舒适、便捷的出行环境。
主角
红色服务专班
正文
“前面有货车翻车了,地上全是西红柿,整条路都堵住了,把人都叫上,先把车子疏散开!”
10月,江东连接线项目工地周边一处道路斜坡上一辆大货车侧翻导致车身受损严重,所载货物洒落一地,车辆和货物倾倒占道,影响到施工车辆及过往车辆的正常通行。红色专班“闻讯而动”,迅速集齐人员出击,统一指挥、合力抢通,将洒落一地的西红柿“一个也不落下”地捡回放回货箱。同时,众人采用“接龙”模式,从车厢内接力将一箱箱货物搬出并整齐码放在路边安全空旷处等待货物转运。在三十余人的共同协作下,用时五个多小时,1800余箱、重达18吨的货物顺利卸载完毕,后续吊车进场完成了对倾覆车辆的救援,道路也恢复了正常通行。
今年以来,这样的解民忧、济民困的案例在江东连接线频频上演。
他们深入落实“两问大走访”及“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切实做到党员带头,为道路周边群众化解各项难题。针对青口物流园阳光大道路段车流量大、物流运输车辆多的情况,他们主动承担该路段维护责任,定期铺垫养护,巡查发现并解决问题220余个,为社会车辆安全通行提供保障……他们把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有力抓手,大力解决群众身边的“难心事”,让群众“解烦忧”,为义乌公路网内环最后一个闭合口早日贯通作出每一名党员应有的“红色力量”。
“红色专班”调方案,变更工序抢进度
面对紧迫工期任务,党员带头置身车辆穿梭、机械轰鸣的施工环境,始终保持高昂战斗热情。
因沿线施工环境变化,项目施工工序需实时调整。为实现提前通车的目标,项目成立“施工方案红色修订专班”,按照既定通车日期结合剩余工程量倒排工期,优化常规施工方案,科学改进施工工序,提前制定重难点工序专项施工方案,本着“串联改并联”的原则,以项目整体统筹考虑,打破传统工序、工区、班组制,重新划片分区。
“凡是能开工的工作面全部动起来”。项目全面做到“多点开花,齐头并进”,以保障工程质量前提,统筹项目施工计划,有序衔接各施工工序,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不断加快施工速度,并立足现场,按照分区、分块、定岗、定人、分工负责的管理原则,建立区域管理、部门监督配合、齐抓共管的“网格化”管理机制,加快主体工程施工进度,确保完成各项安全、质量、效益指标。
主题:红色专班的“奋战史”
主角
施工方案红色修订专班
正文
2020年战“疫”期间,红色专班党员们面对疫情舍小家为大家,“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整日奔波在第一线,检查人员健康状况,定时测量体温,检查隔离设施是否完好,走访关心项目各工区值班人员,清点生活防疫物资储备情况,电话慰问湖北籍员工身体状况等。同时,项目上150余名作业人员及20多名管理人员坚守岗位,为项目抢出了二十多天的工期,进一步保障了项目整体的施工推进。此外,他们提出并有效实施了“绿码换绿牌”的防疫“门禁”制度,对进入现场的外来人员测温,查看健康码、行程码,信息核实通过后在人员手臂上贴上“绿牌”,以此代表其可以在工地上安全工作,保证工人“岗上无忧”,项目进展畅通。
随着通车日期临近,红色专班切实把学习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成果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力量,铆足干事创业的劲头,助推江东连接线项目工地施工进展进入全速冲刺阶段。交安、绿化附属工程全员、全机械上岗,挑灯夜战,开展阳光大道辅道沥青摊铺、大元互通内护栏混凝土滑模施工等,一派繁忙景象,大家众志成城,紧盯通车目标,立下“军令状”,只为义乌老百姓出行提供便利。
江东连接线的全线通车,是交旅集团助力“义乌公路网内环闭合”的重要举措。接下来,交旅集团坚持把实施民生工程、推动改善民生放在首位,将持续优化道路网络,致力于改善出行环境、提升城市形象,不断提升出行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